国内对于年轻球员的定义,确实与众不同。不同于欧美各国视十六七岁的新人为青年力量,在国内,例如前北京队主帅解立彬把张才仁的二十七岁也视作是年轻的。郭士强近期也在男篮短训营中,把即将二十八岁的李金效称作年轻球员,这样的看法不禁令人重新思考何为年轻。
在CBA常规赛落下帷幕之际,众多未入季后赛的球队里隐藏的潜力股们受到了重视。为了集结这些优秀但还未显露锋芒的球员,举办了一场集训营。其中包括像朱正、冯傲等备受瞩目的年轻才俊,而其中年纪稍大的李金效即将在四月跨过二十八岁的门槛。按常理,他的潜力似乎已近极限,打法也趋于成熟。但教练的视角往往不同,他们同样将高诗岩、祝铭震这样的中生代球员视为年轻球员。这样的眼光对李金效来说也不奇怪。
郭士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了短训营的核心目标是考察年轻球员,为将来的世界杯和奥运会储备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后的世界杯上,三十岁的李金效已不再适合参与竞争。尽管如此,此次将李金效视为年轻球员的举动,却透露出国内教练对年轻球员的定义与国外存在显著差异。
本赛季被广厦队租借至四川的李金效,在战术地位和上场时间上有了显著提升。他场均上场32.1分钟,贡献了10.4分、5.1个篮板和1.7次助攻的优秀数据。三分球命中率也达到了34.8%。若非第三阶段伤病困扰,他的外线命中率有望保持在38%左右。虽然自17-18赛季加入广厦一队后便一直在竞争中寻找机会,但到了四川队后他展现出了真实的实力。尽管他即将跨入“大龄”的范畴,这似乎并不能改变国内教练员对人才的选择视野。
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男篮在世界篮坛地位的不断下滑,除了球员实力的限制外,也与本土教练员的固守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继续沿用这种落后的思维模式,不去发掘和培养真正的潜力股如赵维伦、林葳等年轻球员,中国男篮想要实现突破将变得异常艰难。因此,教练员们需要转变观念,真正地挖掘并培养年轻球员的潜力,才能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